1、登录安徽政务服务网,使用账号和密码登录查询。2、拨打社保查询电话12333,获取个人账户余额信息。3、持本人身份证明、社保卡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或各市社保经办机构)查询账户明细。希望我的解答可以能够帮助到大家解决问题,谢谢大家。
可以通过以下3种方式进行查询:一、网上查询1、登录合肥市社会保险网上办事大厅(合肥市社会保险网上办事大厅),点击合肥市个人信息查询下的“进入”(下图红色框选处);2、输入“姓名”、“身份证号”、“密码”、“验证码”(下图红色框选处),点击“登录”(下图红色框选处);3、进入系统,即可查询社保信息。二、电话查询拨打合肥社保局社会保险统一查询电话(0551-12333),咨询工作人员即可。三、社保窗口查询携带本人有效证件及社保卡号至合肥社保局办公大厅窗口(地址:合肥市政务新区政务环路88号),让窗口工作人员帮忙查询即可。扩展资料:合肥市社会保障卡办理流程:1、申请人带齐办卡材料后,直接前往市、县社保卡办理窗口提交申请材料,窗口工作人员现场打印金融社保卡数据采集表。2、申请人在金融社保卡数据采集表中核对个人信息,并由申请人本人或代办人签字确认。窗口经办人员根据确认后的金融社保卡数据采集表在系统中完成【确认】操作后,现场打印申办金融社保卡回执单(客户存根)交由申请人或代办人。参考资料:合肥社保查询网 安徽政务服务网―社会保障卡办理及发放
合肥通不需要密码。直接刷卡。
合肥通是由合肥城市通卡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整合合肥市公共交通、公用事业缴费、小额消费支付等公共服务领域的社会资源,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的电子支付手段的预付费卡片。
2015年4月28日,“合肥通”正式开通网上充值功能,今后市民不用去充值网点,便可自助给“合肥通”进行充值。
你登入时,输入错误密码,就无法登入合肥社保局网站的个人帐户查询缴纳情况。
在正常工作日,你可以拿身份证、社保卡到合肥参保地社保局服务大厅申请修改个人登录密码设置。
888888
查询密码和消费密码初始皆为“888888”或持卡人身份证后六位数字(若身份证最后一位为“X”,则向前顺延一位)。
1、医保卡原始密码一般是6位数,身份证后6位、666666、111111......各地医保卡初始密码设置不一样。
2、最权威、最准确的查询途径是拨打社保查询电话:12333查询。
3、建议收到医保卡后,修改初始密码。
888888
查询密码和消费密码初始皆为“888888”或持卡人身份证后六位数字(若身份证最后一位为“X”,则向前顺延一位)。
1、医保卡原始密码一般是6位数,身份证后6位、666666、111111......各地医保卡初始密码设置不一样。
2、最权威、最准确的查询途径是拨打社保查询电话:12333查询。
3、建议收到医保卡后,修改初始密码。
农业银行社会保障卡有两个六位数的初始密码,一个是社保帐户的初始密码123456,一个是银行帐户初始密码111111。
修改社保帐户密码在社会保障卡综合服务窗口或定点医疗机构(各大医院或省医保定点药店)办理,修改银行帐户密码在农业银行营业网点办理。
社会保障卡作用十分广泛。持卡人不仅可以凭卡就医进行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实时结算,还可以办理养老保险事务;办理求职登记和失业登记手续,申领失业保险金,申请参加就业培训;申请劳动能力鉴定和申领享受工伤保险待遇;在网上办理有关劳动和社会保障事务等。 社会保障卡采用全国统一标准,社会保障号码按照《社会保险法》的有关规定,采用公民身份号码。
1、打开计算机,在浏览器中搜索本地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然后找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站官方网站”。
2、单击进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网官方网站”,下拉找到“办公厅”,在“我要检查”选项中选择“个人社会保障信息查询”,然后单击进入。
3、进入登录界面,在该界面上填写ID号,密码和验证码,然后单击“登录”。
4、登录后,转到主页,您可以在其中查看基本的个人信息和保险单位。点击上方选项栏中的内容以查看付款信息。
5、单击“医疗信息”,然后在弹出的选项栏中单击“付款明细”。
6、在弹出页面中,选择年份,然后单击“查询”,医疗保险的付款详细信息将显示在下面。
“合肥社保个人查询默认密码,合肥社保个人查询默认密码是什么”由中国社保网收集整理编辑。
本文地址:http://www.shebaodata.com/xinwen/344399.html
为了社保知识的普及、信息的传播,中国社保网欢迎您转载分享。但请注明文章出处并保留完整链接。否则我们将保留追究其版权责任的权利!
人关于2014年中央和地方预算执行情况与2015年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的报告显示,2014年全国社会保险基金收入39186.46亿元,其中,保险费收入29104.1亿元,财政补贴收入8446.35亿...[查看全文]
尽管国内对延迟退休的争论不休,但是“渐进式延迟退休”已经是箭在弦上。根据测算,1950-1973年间人口高峰期出生的人口将在未来20年逐步迈入老年期,而如果他们延迟退休必...[查看全文]